《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超50万人,如何筛查与预防猝
“此外我们可以运用一些现有的风险模型去计算动脉粥样硬化CVD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随访频率。同时,费民忠提醒道:对于已有猝死家族史,现存家族成员建议进行相关基因筛查,目前一些遗传性的心肌病和离子通道病均已发现明确的致病基因。”费民忠说。?
四是,合理规律的体育锻炼,如每周不少于5天,每次半小时的散步等提高心肺耐力(有心脏症状时应避免体育锻炼);
另外,近几年越来越多中青年猝死的新闻引起社会广泛关注。2019年,高以翔在录制节目中猝死,年仅35岁;2021年,《巴啦啦小魔仙》中小魔仙凌美琪的扮演者孙侨潞猝死,年仅25岁……这些貌似健康的年轻人,都在人生的黄金期辞世,而猝死的原因,绝大多数是由于心源性死亡。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显示,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达55万人,这些意外87%发生在医院外。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如果本身已经合并心脏病或已经存在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比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紊乱、吸烟、鼾症、肥胖和早发心脏病家族史等),更应尽量避免。对于年龄较小的目标人群,简单的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心超和核磁共振可以筛查出一部分无症状的心肌病和遗传性离子通道疾病和冠状动脉先天异常。”和亚萍说,对于年龄较大的人群,冠心病是运动猝死的首要原因,目前一些无创的医学检查手段(比如冠脉CTA、负荷心超、平板运动试验和心肌核素灌注显像等)有助于早期筛查。
“年轻人的猝死并非罕见,事先也有迹可循,而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的危险因素管控可以降低心脏病猝死的风险。规律的健康体检可以早期筛查心脏病风险,也建议心源性猝死高危人群定期至医院随访,改善预后。”费民忠说。
嘉会医疗心内科费民忠医生解释道,猝死常指外表貌似健康的人因自然疾病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WHO规定死亡时间在发病6小时内。其中心源性死亡占了绝大多数,可以是各种心脏病原因导致的,发生突然,进展迅速,伴血流动力学塌陷的心脏活动突然中止,通常是由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导致,症状发生至死亡往往1小时之内。
特别是进入秋冬季,天气降温,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会比夏季波动更大。另外高强度的运动也会使血压出现波动,造成较大危害。如跑步造成的猝死事件时有发生。
对此,嘉会医疗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和亚萍医生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跑步是一项比较受大众喜欢的健身项目,无论室内室外都能进行,且可以自我控制运动强度,简单易行,容易推广。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跑步,尤其是长距离的和快速的跑步。
费民忠介绍,一些无创性的检查,比如心电图可以排查有无预激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和长QT综合征等遗传离子通道疾病、心电图可以发现有无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胸痛症状时及早心电图可以排查心肌缺血甚至急性心梗;心超能较容易的筛查心肌病的存在;对于有运动需求或既往运动相关心脏事件的年轻人应及时行负荷试验如平板运动试验或心肺运动试验甚至是冠脉CTA,可以事先筛查有无先天性的冠脉血管异常和或已经存在的严重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因此,医生反复提醒胖姐:你妈妈是高血压引起的心肌梗死,你也比较胖,是不是也需要注意一下血压血糖血脂了?胖姐不以为意,觉得血压170/100,不也活得好好的?
一是,低盐低脂饮食,减少反式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减少糖份的摄入,可以减少高血压和血脂紊乱和糖尿病的发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 上海报道? 每年10月8日是全国高血压日。当前,心血管疾病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据中国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显示,我国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仍高居榜首,心血管病人数达到3.3亿。其中每年有超过55万人逝于心源性猝死。
虽然心脏病的病因往往是先天性的,与基因遗传因素相关。但随着现代化城市生活节奏明显加快,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在老年人群中常见的现象也悄然出现于年轻人当中,让越来越多年轻人也开始面临心脏病的困扰。
为了有效预防心源性猝死的发生,费民忠建议从预防筛查和危险因素控制两方面着手:一方面,?筛查和风险分层。具体而言,定期规律的健康体检必不可少,哪怕是青年人群,常规的健康体检也能发现一些心脏病的线索。